外国语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文章作者:外国语学院时间:2016-09-02浏览:2711

 

外国语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为推进外国语学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学校关于“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发展定位,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滁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要求,结合外国语学院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学院广大教职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专业建设

2010年,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招生,成为安徽省首个招生此专业的高校。经过五年建设,20159月获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同年12月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专业改造项目新专业建设。主办了安徽省首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讨会,省内外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近年来,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加快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先后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优质课程12门;立项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2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4篇;翻译理论与实践获批校级教学团队;商务英语专业成为校综合试点改革专业。

2.师资队伍建设

近五年,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23名。在现有教师中,1人获得博士学位,18人获得硕士学位,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晋升副教授,3人晋升校聘副教授,21人获得讲师职称(15人校聘);31人赴企业挂职锻炼,9人获得校级双能型教师资格。省级教坛新秀、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省级师德先进个人分别2人、1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别3人、5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先后选派21人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高校研修。

3.教育教学改革

先后4次修订商务英语、英语及英语(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行“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双师同堂”、“轮班教学”、“跨境电商课程植入”等教学模式。在“口译”、“英语微格教学”等课程中实行小学期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实行“2+2+1”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音体美分层教学;2014年秋,根据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在全校范围内实行“大学英语”学生选课,全方位推进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4.科学研究

出台了《外语学院科研奖励办法》、《外语学院教科研项目培育方案》、《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调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邀请秦秀白、李霄翔、倪传斌、许德金、汪少华等20多位知名学者到校做报告,指导我院教师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每年选派30多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专业研修班学习。成立了认知语言学、英美文学、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翻译5个科研团队,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凝练研究方向。实施了教科研培育项目。

获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优秀人才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分别4项、8项、2项;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2项;校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分别2项、14项;校级人才基金重点项目1项;横向项目15项;累计科研到账经费3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5篇,其中一类1篇,二类14篇,三类234篇。

 

5.人才培养

五年来,84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7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10名学生分别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写作大赛安徽赛区复赛二、三等奖,1名学生获“安徽省师范生教学比赛”三等奖,1名学生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金奖。201511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华东赛区比赛,获得三等奖,在安徽省参赛队伍中名列第一。近年来,BEC中级考试通过率超过全球通过率平均5个百分点。6名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50多名学生通过入编考试取得教师资格,10人考取大学生村官,1人参加“西部计划”。近几年学生报到率都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中落实不够到位,专业方向特色不够明显,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2.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尤其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正高职称需要实现突破;高层次人才缺乏,亟需学科带头人。

    3.教师整体教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层次成果有待进一步突破;科研团队尚处于起步阶段,成员研究方向缺乏稳定性,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4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不足;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意识较弱,成果较少。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今后五年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期。从总体上看,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一)“十三五”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1.高等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央和省里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2.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必将对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另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商务英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3.学校清晰的办学定位为外语学院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高水平外语人才需求,已成为外语学院办学的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4.商务英语立项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学院内涵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其它专业的发展,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强化特色、树立品牌,这是学院未来专业建设乃至内涵提升的重大责任。

(二)“十三五”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生源减少给英语本科专业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布点的增加带来了严峻考验。院校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学院必须在招生咨询服务方面下功夫。

2.产学结合一头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语言类专业,尤其是外语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学院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教师服务社会能力有待加强。

3.学院内涵建设还需不断夯实。省级重点专业还没有实现突破,优势专业特色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领军人物还未实现零突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十三五”期间发展愿景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滁州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为指导,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根基,以深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各项事业“提质量、上水平、出特色”,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二)总体目标

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内涵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办跨境电子商务特色班,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成为安徽省同类院校一流的本科专业。积极申报翻译专业,形成以英语为基础,商务英语为龙头的学科专业布局。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全校各学科专业提供有力支撑。建成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授职称取得突破,具有博士学位、“双能型”资格的教师数量进一步增加,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翻译研究中心获批校级科研平台,省部级课题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到账经费和成果逐年增加。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的指导,逐步提高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居于全校中等以上水平。

(三)具体目标

——人才培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学生发展基础,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1250人,辅修及双学位学生数达到100人,继续教育注册人数100人左右。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95%,对口就业率达到85%

——学科专业建设。以英语专业为基础,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加大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力度,强化专业内涵建设,计划2017年申报商务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在省内的影响力。积极申报翻译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2020年,专任教师达到99人,其中博士、硕士分别达到9人和84人;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高、中、初职称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25%55%20%。柔性引进商务英语方向教授2名;每年计划引进2-3名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生;每年新增校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或教学名师1人,每年新增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1人;建立教师社会实践基地1-2个;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2020年全院所有35周岁以下教师均有挂职锻炼经历;加强双能型教师培养,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2016-2020年申报商务英语、行业英语及跨文化交际1-2支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科研带头作用。

——实践教学与实验实训。每年投入1-2万元购买中外文专业图书、报刊杂志和教学工具书;2016年建成1座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中心;重建部分大学英语语言实验室,完善相关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充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每年新增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学生参与比例达35%,毕业生校外集中实习率达60%毕业论文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达60%以上。不断探索开发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研工作。打造1-2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申报翻译研究中心为校级科研平台;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达12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项目,省部级课题取得较大突破;期间发表论文350篇以上,其中二类力争达到20篇;出版著作5部;科技到账经费力争累计达到300万元。

——学生工作。每年新生报到率达到97.5%-97.9%;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每年20项;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活动、技能竞赛、文体比赛获得奖项和表彰数达到2-3人;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达到2-3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每年达6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按期结项率达到90%;开展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等专项实践活动项目每年达到16项;专题社会实践校级立项每年达8项。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人才培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适应职业需求,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英语专业中增加“国际商务”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增加“跨境电商”、“商务翻译”方向。

2.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第一课堂,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活跃第二课堂,举办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英语文化周、商务谈判、商务实践大赛等课外专项实践活动;拓展第三课堂,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力争每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5项,每年获得创新创业项目6项。

3.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通过大学英语“通识+应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行业英语,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满足专业发展需求。认真分析总结2014年秋季以来实行的全校“大学英语”学生选课方式,全方位推进和完善大学英语分类分级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6年,力争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达45%2017-2020年,每年递增2-3个百分点。

(二)学科专业建设

1.构建互为支撑的专业群。根据外语学院现有师资,整合英语系和商务英语系教师资源,充分利用经管学院的师资,多措并举,办好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开设跨境电商、商务翻译等方向,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外贸、商务管理和商务翻译等工作。积极引进翻译方向的教师,力争2018年成功申报翻译专业。

2.培育商务英语特色专业发展。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导,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开设商务英语跨境电商特色班;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提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模式,采用任务型、案例式教学方法;编写区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特色教材。“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为抓手,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构建实训实践体系。增强商务英语师资力量,切实有效地进行师资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与国(境)内外高校交流合作,尝试与台湾地区友好高校联合开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3.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建设。继续开展“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双师同堂”、“轮班教学”、“跨境电商课程植入”等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融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以信息化引领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2017年建成慕课课程1门,2018-2020年,每年新增2门慕课课程。每年新增校级优质课程4门,精品开放课程1门,自编教材1部,与企业联合开发特色课程1门。

(三)师资队伍建设

1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业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

2.每年安排3-5名教师出国(境)交流学习;加强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各专业特点,有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大力推进中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双能型”教师队伍。

3.聘请专家、企业高管来院指导,柔性引进知名教授和企业精英。

(四)实践教学与实验实训

精心筹划,统筹安排,用足用活现有经费,逐步提高实验教学的硬件建设;充分利用校友、社会等资源,多方联系,主动出击,建设适合我院学科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院内各类实验室,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科研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院现有的科研激励政策,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大科研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继续针对性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与专业研修班学习;邀请知名学者就我院教师的科研申报进行指导,提高项目命中率。

(六)学生工作

完善制度,落实到位;学生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出品牌;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三项”服务,即心理咨询服务、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和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巩固学风建设活动成果,形成建设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数据平台的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为实现学院“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外国语学院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一)思想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发挥师生创新精神和主体作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形成全院关心、全院用心的良好氛围,为“十三五”规划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构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班子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能力;建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明确责任、通力协作的原则,把规划目标落实到外国语学院各个系、教研室、团队、专业负责人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形成推动学院“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合力,确保各项目标全面落实;根据形势变化和要求,适时调整、优化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

(三)师资保障

以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实现我院“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提供人力保障。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满足学科专业建设、组建学术团队与教学团队的需要,同时柔性引进知名教授、企业高管;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考核和分配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外出进修,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研究、兼职等,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

(四)制度保障

以《外国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外国语学院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外国语学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为准则,促进领导班子不断学习,科学谋划,民主管理,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修订《外国语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规定》、《外国语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和《外国语学院教师职称评选推荐细则》,推动教学质量考核和教师职称晋升工作;依托《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外国语学院教师科研奖励条例》,加强科研团队管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科研水平;以外国语学院教代会为契机,推行《外国语学院教师出国进修人员选拔方案》和《外国语学院教师外出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外出进修、参会,形成科学、可持续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外国语学院预备党员发展答辩制实施办法》等办法为保障,完善教育引导和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经费保障

加强财务预算编制与管理,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向教学、科研倾斜,制定扶持政策,调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积极性;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经费筹措能力,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终审人:姚志英

返回原图
/